Friday 31 December 2010

叁仟壹佰伍拾叁萬陸仟

    秒。

     人生中,我的名字唯一有機會跟千萬放在一起的,大概就只有這個時候。一年過去。將盡之時似乎總要自省一下,這似乎是古今中外必然的規矩。

    總說過了一年要長些智慧,從來不相信這些話。

Thursday 30 December 2010

Insecurity

I suffer an acute form of the lack of sense of security. I don't know what contributes to it. 

I also have a peculiar habit of being a lot more honest in my blog than I am in daily life. In reality, in the real life, I'm all smiles and all dandy. I mean the life when I have to face strangers, colleagues, work, and friends or family members that are better off not knowing what I really am.

Tuesday 28 December 2010

Phone Call

Have you got someone who would unconditionally pick up your phone call no matter what? I use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ith a yes, when I was young and naive.

The truth is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that will take priority over your call.

部落格部落客

        很早以前註冊了一個Blogger帳號。



        因為被無名莫名的制約,習慣了這裡的功能編排,所以沒有用過。就算po了什麼文,往往也不知所云的又刪掉。



        或許跟英文表達能力不好也有關係。



        (總覺得被那英文面板制約,面對英文的面版總要寫下英文的文章...)



        英國生活幾年後,一方面,學校老師們的嚴格要求下,英文描寫能力增進了吧;另一方面,有些時候總覺得用英文寫要比用中文寫的精準。而且,blogger的介面可以用我那不怎麼智慧的手機輕易存取,方便文章張貼。



        於是這個月,在2010年即將結束的時刻;默默開始用blogger貼一些英文的碎唸文。



        碎唸文,顧名思義,是沒有什麼營養的。



        也可以當作是我練習英文寫作的地方。有興趣的,歡迎造訪



        順道一提,2011年7月之後,應該無名這裡就放給它在網路世界凋零;像當初的pchome網路站台一樣。無論是英文的、中文的碎唸,全部搬到blogger去。照片,有心整理的時候會默默轉到flickr去。目前為止不在這,就在picasa。

Sunday 12 December 2010

關於很多事

        自從跟完戲,代課的次數就漸漸增加。



        到了十月終於固定接下一位落跑老師原有的課程。然後因為被櫃檯幾個小女生發現住的很近,現在好像是代課率相當高的老師。



        其實十月接下來的時候,還在暗自肖想過了11月我也想要落跑;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的,一些文件資料一直沒拿到手;回到英國的事情於是就這樣拖了下來。



        吵了幾次,也無可奈何。男友公司的人事動作就是緩慢不已,催男友催到兩個人火氣都直直冒也沒有用。這是題外話。



        我上課的地方,有個好處。學生大部分是大學生或者社會人士,或者高中生。年齡層不會拖到太低,溝通比較容易。可能運氣比較好,我只碰過兩次小朋友。一次是兩個小男生,上課笑笑鬧鬧,至少有在聽課,很認真的跟著大家一起練習。



        今天是一個小鬼,上課一個小時後大剌剌的走進教室,也沒招呼也沒表示。一屁股坐在我面前之後就攤在座位上,開始東摸西摸玩鉛筆盒、玩鉛筆、玩橡皮擦、玩我放在桌上拿來綁麥克筆的橡皮筋;不然就是手比成槍,對著對面的男孩咻咻咻咻;不然就是左倒右倒,前後頁翻來翻去的不安分。



        我沒有意見,真的。只要不大叫大鬧干擾到同學上課,你高興浪費你父母的錢是你家的事情。



        問題是我在台上講Bruce Lee,他冒出一句我以前的英文老師也是Bruce。好,至少還有相關,大家都是布魯斯。我講第幾頁第幾行什麼字什麼意思,他連續三次過了五秒鐘問我:哪裡啊?



        你不聽,就不要問。



        他在那裡咻咻咻咻,我上課忍不住問他你為什麼要射對面的哥哥?他在那裡拿著橡皮筋彈來彈去,第一次我說小心彈到人喔;過了十分鐘他再來一次,我忍不住要說不要給我弄掉了。然後我們在講撞球,他說冰棒。我說跟冰棒有啥關係,他冰棒冰棒半天,同學說好像是講乒乓。老天爺...你中文都沒學好你來學什麼英文啊?



        火就上來了。



        然後我回頭寫白板,聽到身後一陣騷動。一轉頭全班10幾個大人在幫他找地上,他剛剛拿著橡皮筋彈到不知道哪裡去的橡皮擦。



        真的,很無言。



        想到前兩天傳出的校園霸凌案件,幾個國中女生逼小女生脫衣服照相遊行。今天早上看到報紙,說有議員去學校關切,然後被說鬧事。最誇張的,議員說:「她們不知道脫人家衣服照相是犯法的。」



        怎麼會不知道不可以?不知道怎麼會知道這樣可以傷害一個人?



        這是我們所謂不要體罰不要處罰教出來的小孩子?是非善惡全都搞不清楚?上課不上課想盡辦法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罰寫課本又怎樣?罰站怎樣身心受創?跑操場算哪一國的傷害幼小心靈?



        小孩子不教,全都成了惡霸;強勢的稱王,弱勢的就被人家霸凌。然後回頭大家叫說老師沒教好?我今天看到一個父親帶著一對兒女過馬路,不知道在急什麼,父親走下人行道站在馬路邊。小孩子要跟著下去,作父親的警告危險危險叫她們站回去。



        然後你就看到兩個小不拉機的孩子故意站在人行道的邊緣上,玩鬧著保持平衡試著雙腳不要落到馬路上去。小孩子一滑下人行道,就是馬路上兩三步遠的距離。



        這是身為家長的身教。老師講八百次的過馬路要小心都沒用;小孩子就是笑鬧不當一回事,因為爸爸明明就可以。



        出國前,我曾經一度騎著腳踏車上班。這是5年前,早在所謂樂活生活還沒有開始流行的時候。在家後面的巷子騎回家,一個爸爸牽著一對小孩下了車要過馬路走回家。



        我至少十公尺外的老遠看到,開始減速。老爸看到一台腳踏車迎面而來,竟然傻住站在馬路正中央,左右各牽著一個小孩。我一路騎到他面前不得不煞車,他罵我:「你怎麼騎車的?」



        ...老天,你怎麼過馬路的?今天我開砂石車我看你敢不敢用這種濫招逞英雄。



        面子掛不住的老爸於是開始國罵。理說不過,就比聲音大。



        你信不信小孩子都知道你在幹什麼?你信不信小孩子都知道老師反正不能罵我不能打我,所以我可以不用尊重他?你信不信小孩子絕對知道他回家胡說八道說被虐待,家裡所有的大人都會殺到學校去要老師下跪道歉?



        這不是教育出問題。這是家長的心態有問題。

Tuesday 7 December 2010

A bunch of rants

So the weather actually cooled down now. It's starting to feel, a little more like winter.

I use the term winter loosely, as well as cool.

Today the temperature is about 18-13, centigrade. Being well in its teens and compared to the global minuses, especially those in Europe, it's bloody warm.

關於馴鹿

        關於馴鹿,亞洲最有名的應該是喬巴。



        漫畫裡面總是寫著Chopa;事實上這是Chopper的日本發音。



        我一直覺得chop是印章,所以chopper來自喬巴奔走的蹄聲,啪啪啪啪。不過,翻字典的話chopper不是砍,就是擊。



        另外很有名的馴鹿就是幫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那一群。就像白雪公主的七個小矮人,聖誕老人的馴鹿也有自己的名字。Dasher、Dancer、Prancer、Vixen、Comet、Cupid、Donder,以及Blitzen。



        Dash是急速奔跑,dasher因此是指跑者。Dancer是舞者,prance是馬躍步的樣子;vixen是雌狐、comet彗星、cupid邱比特、donder有些人說是donner,但意思都是thunder雷,前者為荷蘭文,後者為德文。Blitzen是挪威文的閃電或閃光。



        這是原本在拉雪橇的那一群。



        1939年的時候,美國某家百貨公司找人寫了一本小故事書免費送給來訪的小朋友。提到一隻紅鼻子的馴鹿Rudolph,魯道夫。原本的故事裡面Rudolph是自己居住的馴鹿,有一年聖誕老人因為天候惡劣,送禮物送到Rudolph家的時候發現他的紅鼻子,而邀請他幫忙領隊拉雪橇。



        這個故事大受歡迎,並被改編成兒歌和電視卡通片。



        只不過在這個改編版裡面,Rudolph成了從小跟其他馴鹿一起長大卻一直受到歧視的小可憐。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had a very shiny nose. 

And if you ever saw him, 

you would even say it glows. 



All of the other reindeer 

used to laugh and call him names. 

They never let poor Rudolph 

join in any reindeer games. 



Then one foggy Christmas Eve 

Santa came to say: 

"Rudolph with your nose so bright, 

won't you guide my sleigh tonight?" 



Then all the reindeer loved him 

as they shouted out with glee,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you'll go down in history! 

       聖誕節快到了,我還在台灣。開始胡扯 = =


Saturday 7 August 2010


        週末,夜。



        瞎混了一天,就是不想振作。翻譯稿子丟在那,在網路上東摸西摸。



        窗外雨聲。嘩啦嘩啦。



        FB上朋友的連結分享,薛岳的歌聲。你在煩惱些什麼親愛的;朋友說,聽著幸福感就無聲降落。



        聽著,好久不曾聽到的薛岳。卻覺得幸福感,像窗外的雨,滴滴答答的碎了一地。



        有人問,怎麼老是露出寂寞鬱悶的表情。一律回答在發呆。



        或許一年多以來,衝衝衝的;有點累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沒幹勁;一群朋友笑鬧的時候又覺得,好像...想要一個人獨處。久了,卻又感到寂寞。



        原本只是說要回台灣一年,慢慢的被拉長。原本的感情,也漸漸被拉淡。跟戲一個月,一次深夜回到家正想休息時,收到分手的簡訊。累的,連哭都哭不出來。聯絡上人。一切又煙消雲散。



        但是感情,還是慢慢、慢慢的被消磨了。



        還可以,等上多久?

Saturday 24 July 2010


        默默的,這兩個月的工作就這樣結束了。



        房間裡面在鼓掌、搶啤酒喝、一群人歡笑聊天上演盡釋前嫌的時刻;忘了自己爲什麼在外面。



        只是對於這一切的開心,感到很不真實。



        拿著公司準備的小禮物,在人群中穿梭尋找小紙條上的那個名字、那張熟悉的臉。然後一邊閃避冷冷的眼神,一邊微笑衝向前跟對方解釋,這是個有著中文名字的印章。



        轉身,深呼吸。然後再來一次。我需要勇氣。



        發完了禮物,有那麼一剎那,什麼事情都沒有得作。杵在一邊,靜靜的閃避,然後微笑。



        最愛爆衝德文,這一個多月下來讓我德文突飛猛進的元兇就這樣默默的站在身邊,靜靜用濃濃奧國腔說了:沒關係了,都結束了。



        看著她,突然有種自己做錯事被抓到的不知所措。



        伸手拍拍我的肩,她說;這幾天看到你都好傷感...還是你只是累了?我不太相信。忍不住,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偷來一點勇氣。一種,心酸,就這樣冒上心頭。



        爲了這工作,放下的朋友、家庭、自己的生活;然後換來白眼相對,突然有了意義。



        有人懂。



        就算這個人以後再也見不到,就是突然覺得或許還是值得。



        接過她翻找出的小禮物躲回角落,偷偷擦了擦眼淚。然後攝影的助理追過來交代,不要把事情都往自己心上攬。只差沒衝進廁所嚎啕大哭。



        我得到繼續在大伙面前微笑的勇氣。來自最意想不到的對象。



        我聽到女孩們在邀約夜店,技巧的避開。



        微笑,我撐著最後的勇氣退場。



        誤解就誤解吧。沒關係了,都結束了。        

Saturday 10 April 2010

字幕


         最近,突然發現自己看影集不再需要字幕了。



         以往我總覺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透漏劇情的重大消息,都是非了解不可的資訊。



         剛開始跟男友交往時,我習慣看電影時讓他幫我把字幕功能打開。



         他本人不太會質疑什麼,他父母親有一陣子覺得很奇怪;久了也就習慣了。



         然後,幾次看電影,如果剛好碰到中文或德文對白是我聽的懂的,我總會問他知不知道內容是什麼?然後他搖搖頭,我就會接下來問他要不要知道內容。



         他總說不要,我總好奇為什麼?他說,劇情上就是不需要知道的內容,否則電影公司本身會配上字幕。



         因為我習慣了台灣慣有的字幕、習慣了台灣電影公司想盡辦法把所有的對白翻譯、習慣了身邊所有的人看到電視上出現一行字寫著「俄國話」的時候無奈的翻著白眼抱怨...。



         所以我很不解。



         現在我發現,該你知道的話,演員自然會講的慢到聽的懂。就算劇情上需要講很快,後面一句話,不論是說話的本身或是對戲的演員,往往就是解釋。



         然後我才知道。



         西方人或許習慣了;習慣了有不懂時刻,習慣了不懂也沒有關係,習慣了小小的細節並沒有重要性,真正重要的,是整體劇情,是所謂的big picture,全局。



         我,急卻的想要知道所有的細節、所有的資訊,卻往往忽略了這點。



         CSI裡面每個化學元素都很重要嗎?每個疾病每個症頭,那些拉丁文是重大關鍵嗎?



         或許後天學習英文的我們,的確有些單字是聽不懂的。但CSI播放了10年、邁阿密8年、紐約6年。其實很多專有名詞,很多東西聽多了,早就習慣了。



         當然,有字幕有好處的。



         我可以不用動腦袋,可以專心於劇情內容,可以清楚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但就像陪我看了半年英文字幕的男友說的,我們往往受限於字幕的存在了。



         字幕打出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演員要講什麼,不論角色究竟開口了沒有。所以我們笑,不是因為劇情已經演到好笑的部分,而是因為字幕好笑。



         尤其近年,電影院的字幕整個已經很口語化。什麼流行用語搞笑火星話,都已經涵蓋。所以坐在電影院裡,往往字幕一出來,大夥已經笑成一團;然後演員才開始講話。



         我承認,有時候腦袋轉不過來,聽著一句英文,可能要想一下才知道在講什麼。



         但思考的速度是多快的啊;對懂得劇情,其實沒有很大的影響。



         最近,男友跟我發現分隔地球兩端,我們可以同時觀賞同一部電影。我們會連上skype,然後倒數,在他說開始的時候,同時按下播放鍵。



         幾秒的誤差,在電影的開始,我們會進行確認,檢查速度是不是一致的。不是,我私下進行調整,或者他配合我稍微停頓。



         往往看的片不見得有字幕,我還是看懂了。真的沒看懂,其實也沒有影響劇情;好奇的話,就事後再問。



         於是,體會自己發現影片內容笑點的樂趣。



         每次上課同學問,要怎麼練英文。我都照以前聽來的說,就蓋住字幕,不要看字幕看電影啊。但自己私底下還是很依賴的。



         直到最近。



        我開始享受著,即使聽不懂,也是靠自己看懂一部片子的樂趣。


Tuesday 30 March 2010

Family Matters


        Family,家庭。家庭相關的英文,其實對我們有點難。



        每次補習班代課碰到兩種課我最煩也最開心,一種就是家庭親戚、另外一種是節日節慶。



        都是爆多的補充內容。課程活了,但是問題就多了。



        我們分表哥堂弟表姊堂妹,國外一律叫做cousin。我們忙著盤算到底是姪子是外甥的時候,他們一個nephew就解決;女生,是niece。祖父母,不管內的外的,一樣是grandparents。



        所以講到乾媽乾爹這個概念,常常會傻住。後來我一律用相近但是不完全一樣的god mother, god father取代。



        喔喔喔,教父。然後就被質疑說教父不是一定要信教才有?



        其實沒有耶。男友是自己姪子的教父;但小孩爸媽不太進教堂。



        所以米果出生後,剛好男友來台灣。我帶著他去見自己乾兒子,然後跟他說,小孩的媽希望他做乾爹,這樣乾爹乾媽一家。他呆了一下,然後就答應了。



        養父養母呢?Adoptive parents。有時候查字典會查到foster parents這種字眼,但那比較像是寄養家庭的概念。雖然國外很多寄養家庭一養就是養到成年,但有個關鍵的差異。



        Adopting是私人的決定,個人進行;並不會受到政府費用上的補助。或許政府本身有兒童養育福利,那不算,那是每個有小孩的家庭都會領取的。你要哪個孩子,自己可以選。



        Fostering是要跟政府相關單位登記的;受到社會福利機構定期監督,而且每個月都會固定額外領到一筆養育補助費用。所以美國的foster family往往是一票的孩子。送到家裡來的孩子,除非鬧事搗蛋你無法管教要求社福機構重新安排,是沒得選的。



        然後男友有一次提到他爸爸有個adopted brother。'But he wasn't really adopted, my father and he kind of adopted each other...but it wasn't legally, you know?"



        I totally do not know...我整個聽的霧煞煞。



        然後他跟我解釋,兩個人感情很好,很像親兄弟。喔喔喔,死忠兼換帖。或者現代講法叫麻吉。



        於是發現我也有adopted twin。我們不但是領養的姊妹,我們根本是異父異母雙胞胎。



        然後我有很多的adopted families。國中死黨們的家庭,大家都熟到彼此爸爸媽媽都熟到會不時問問另外那幾個女孩的消息。



        我想我很喜歡這個詞。



        順道一提,有時候國外也滿麻煩的。她們會說到什麼second cousin, third cousin, second cousin twice removed...那種無敵複雜的家庭關係。現代人比較少提,但是考據的時候會有。



        那不是排序啊。不是說家裡排行第一第二。



        那比較接近中國人,什麼樣的概念呢?



        舉這個例子吧。我媽媽有個舅舅,他有個兒子。這個兒子,對我來說,就是表舅。他的小孩,跟我同輩,是我的什麼我不確定。但這個,就是second cousin。



        也就是cousin了兩次。



        依此類推,third cousin就是再往外推一層,cousin了三次。至於second cousin twice removed...這個太複雜,除了歷史學家會用到,一般問老外也不會有幾個人懂。簡單說就不是同輩分的。例如剛剛說的表舅,就是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



        有興趣可以去讀讀看wikipedia的說明



        

        (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source: wikipedia)



        再PS。你注意到了嗎?這個標題有兩個意義。

Saturday 27 March 2010

遲到


起源於,朱學恆的網頁。



        這是一篇,雖然碰到一點點邊,但跟贊不贊成廢死刑沒有關係的文章。



        希望不要又有奇怪的蒼蠅採用奇怪的關鍵字跑來這裡跟我伸張什麼奇怪的正義。



        正義,這個概念很奇怪。犯的錯的人,應該要受到處罰。處罰到什麼程度?要不要跟所犯的罪同樣等級?我想這是所謂死刑廢不廢最大的爭議。



        說實話;乍看這新聞相關話題的時候我心裡並沒有去替誰著想什麼。



        很慚愧的是,一開始我只注意到白女士。我看到他站出來在新聞上大聲疾呼,我回想白曉燕案件是多久以前;然後我想起來犯人伏法了。



        於是跟小奧抱怨,死刑並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受害者家屬一樣痛著叫,一點也沒有釋懷。



        然後今天看到朋友的。看到了朱大的



        然後我想到了。



        白曉燕如果還在,跟我差不多歲數。我忘了我,多了她這麼些個年歲的生活、經歷、笑、淚與體驗。我忘了,我上了大學、跟著一群同學跑東跑西的每年出去大玩一趟;我忘了自己出了社會工作認識了多少新的朋友;我忘了我辭了工作去了三年英國,跑了幾趟歐洲;我忘了我陸續交了幾任男友,痛哭過、也開懷過。小奧也忘了她這麼幾年來,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忘了她結了婚,有了兒子。



        廢死刑我贊成不贊成?其實我不知道。



        我知道如果是我,愛哭的我,其實應該也放不開,也無法釋懷。



        我想起我媽媽到現在有時候還在叨唸我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前的什麼小事。我想,白女士也是這樣的媽媽吧。每個媽媽,都是這樣的吧?



        原來我們以為,所謂的正義,並沒有傳達到受害者那裡。



        我贊不贊成?



        其實從在倫敦面對後來莫名掏空我存款的前任男友的逼問,我就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



        Capital punishment is irreversible, what if they were innocent? 死刑是不可逆轉的,萬一人家是無辜的呢?  他這樣問我



        我那時候問他,你不相信犯罪者應該被處罰嗎?你不認為,受害者的生命被奪走,他的家人被傷害,應該要有公道嗎?



        他跟我說,先進國家都沒有死刑設置。Death penalty is barbaric.



        那是野蠻的。



        我記得我那時候閉上了嘴;心裡不甘願的想著:but they did something barbaric!



        可是我們有沒有權力因為一條生命的逝去,再奪走一條生命?多剝奪一個人生的無限可能?我無法回答。我想我其實比較傾向無期徒刑,不予假釋資格。



        我沒有跟現任男友討論過這個議題。



        這個活動,我遲到了,其實。我貼出文章的時間,能夠剛好趕上活動開場,就要偷笑。



        今天是我弟生日。我早早訂好了蛋糕,他卻說他要晚上十點(!!)才回來。早上五點多才睡著的我,九點起床一路惡補去華語班考試。考完,我只想回家好好發呆休息,網路上東晃西逛,浪費時間。



        不知道我弟是不是跑去參加這個活動了,時間這麼剛好。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我真的,覺得我們沒有站在她們,受害者家屬的角度去著想。



        這個問題或許,永遠不會有雙方都同意的答案。受害者家屬要著她們等不到的正義,因為社會並沒有對她們公平。加害者家屬等著可能碰不到的寬恕,因為每個媽媽都心疼孩子。



        而每個孩子的開始,都是善良的。



        我想我喜歡貴婦奈奈的文章裡,介紹到的,美國相關單位面對、處理的方法。



        外國月亮圓嗎?我一樣不知道。但這麼看起來,似乎是大了點。



        如果看到了,就算晚了,能不能也去朱大文章裡的FB牆上,即使選擇不參加,也給點支持?我想,不論贊不贊成死刑;至少受害者家屬,值得我們花費心思去支持,去傾聽。



        對這個議題,我不想要有立場。但是,我想要給予需要支持的受害者那方,一點關懷;我也希望,可以期望加害者是真的悔改,而不是因為律師告訴你說這幾個字就可以判刑輕一點。



        我更希望,這個問題可以不是問題。



        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鄉愿。你我都知道。



        PS.:我只是擅自假設小奧忘了;或許那時候他正在忙,只是敷衍我。或許他兒子正在滿地亂爬滿嘴東西亂塞,他沒有在想我講些什麼。或許,他跟我一樣,覺得很無解。


Monday 15 March 2010

睡美人


        向來覺得維基百科非常好用。當了譯者之後如此,作譯者之前也是如此。



        最可怕的就是閱讀英文版,從一個頁面點選連結跑去另外一個頁面,然後繼續閱讀其他相關頁面...讀到後來,半天過去,停駐的畫面已經跟一開始看的資訊風馬牛不相及。



        自從Google工具列推出更好用的字典翻譯功能,更是幾乎每上維基就廢寢忘食。



        今天忘記為了什麼,跑去查詢睡美人的故事。或許是幾年前日本出版那套格林故事真實版的餘毒;或許是因為偶然在搜尋網頁資料時看到Brair Rose其實是Sleeping Beauty的真實版本。



        結果Wikipedia上面搜尋不到Brair Rose,那畫面直接帶到Sleeping Beauty。



        有點失望,原本想說那不要深讀了,卻突然發現一行有趣的字眼:「...the king did not wake Talia from the sleep with a kiss, but raped her....」呃,等等等等。



        國王沒有用深情一吻喚醒公主,而是強暴了沉睡中的公主?



        原來美好甜蜜版本之後,真正的(綜合各家說法後)故事是這樣的:



        國王與王后膝下無子,一直期盼著想要生個女兒。一晚,王后作夢夢到一個老婆婆,對她說:「你要生的女兒命裡注定不幸,會在青春年華時刻被紡錘刺死。」王后不管,硬是生下一女。



        舉國歡騰。



        國王與王后邀請了國度中的巫女們齊聚,卻獨獨露了一名。眾巫女們紛紛獻上祝福,不外乎美貌、嫻德...而突然之間,被遺漏的巫女砸場,宣布女兒注定會在16歲生日當天,因為紡錘意外死亡。(所以其實只是很誠實的重複王后已經知道的消息。)



        其他尚未給予祝福的巫女們,於是決定改變小公主的命運。她們宣布,小公主不會死亡,只會沉睡。



        國王於是下令禁止國內使用紡錘。(想當然爾,因為大夥畢竟要穿衣服,所以國內還是秘密的,有紡錘。)小公主無憂的成長,直到16歲生日當天,闖到宮中一個高塔裡,見到這輩子沒見過的機具:一位老宮女,正紡著紗。



        好奇的公主,於是命令宮女讓自己嘗試看看。



        紡錘意外。



        國王與王后傷心欲絕,決心把公主放在宮中的房內讓她沉睡。百年之後,鄰國英俊有為的國王意外發現了沉睡中的公主。震攝於公主的美麗,國王決定喚醒公主。(不過這招公主的爸媽已經試過了。)



        失敗。



        於是,國王決定,上了(!!!!!)沉睡中的公主。然後離開了。



        公主就這樣,默默的懷孕了;最後生了一對雙胞胎。一天,雙胞胎中的一名,找不到媽媽的乳房,於是抓起沉睡媽媽的手指來吸。恰巧,就把紡錘碎片從手指中吸出,喚醒了公主。(現代知識告訴我們,這整個過程就算可行畫面也足以拍攝恐怖片。)



        醒來發現自己成了媽媽的公主,於是決定把孩子養大。



        鄰國的國王已婚(!!!!!!!!!!!!)。在睡夢中,無意喚出鄰國(應該在沉睡的百歲)公主以及(兩個他理論上根本不知道存在的)孩子的名字。他的王后於是氣急攻心,派人將鄰國公主與他的雙胞胎帶回自己宮中。(所以猜測是,鄰國公主帶著兩個小朋友醒來,她們國家裡面還辦了慶祝會,搞的全世界都知道公主沉睡的時候生了兩個小孩。)



        然後(就像所有的壞心妖婆),這個元配王后要廚子把兩個孩子煮來給國王吃,並把公主關了起來。



        廚子於心不忍,將孩子藏起來;煮了兩頭小羊替代。國王吃完之後,元配把孩子的媽帶到國王面前嘲弄,而國王盛怒之下,就把元配、廚子都給賜死了。廚子趕緊解釋孩子還活著。所以只有元配被殺掉。



        國王,公主與兩個孩子,於是快樂的過了一輩子。



        ...



        除了快樂的過一輩子這種很八股的結局沒有什麼太大意外,我只能說跟小時候看的故事相比,這故事真是意外不斷。



        真正的睡美人,好像一點都浪漫不起來。從公主的媽媽不顧警告硬是要生小孩、到鄰國國王莫名就睡了昏迷中的植物人公主、到倒楣的植物人懷孕生小孩、到小孩更倒楣的自力更生、到已婚男人跑到隔壁家去亂搞氣到大老婆、到大老婆瘋了要吃小孩...



        這種經歷之後,他們能幸福快樂一輩子才有鬼;童話故事,突然成了奇怪的灑狗血連續劇。



        搔搔頭,還是看Disney版本去。

Wednesday 10 March 2010

永遠的祝福


        婚姻似乎就應該是這樣的。



        今天,或許算上時差該說美國時間的昨天;美國首府華盛頓成了全美第六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區。



        其他地區包含康乃迪克、愛荷華、麻塞諸塞、新漢普夏跟維蒙特。



        "I now pronounce you partners in life."我宣布你們成為人生伴侶。



        其實結婚的人,新聞上說有的在一起已經長達12年。一個人生能有幾個12年?加上小時候不懂事、青少年時期自我追尋、早期成人時期自我否定...假設這些都加在一起,難道12年不已經是一輩子,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一直覺得,同性戀與異性戀沒什麼不同。甚至,因為旁人加諸的眼光,他們更懂得愛。



        2006年去San Francisco時,看到戀人們不顧旁人眼光當街手牽手、親吻。其實也沒什麼旁人眼光,大家都習以為常。當導遊的私底下開了幾個同性戀玩笑,我老爸也私底下唸了幾句。



        我記得自己生氣,在大街上跟爸爸吵架。因為身為華人,會被白種人歧視,我們其實更應該懂的尊重別人的生活。你不尊重別人,憑什麼要人家不歧視你?



        爸爸才發現他女兒是同性戀支持者。



        那段旅程中,我才知道風氣如此開放的美國,卻其實不是大家都可以結婚的。我才知道,原來,即使身在美國,仍有人對於兩個大男人手牽手,兩個女人在公園親吻,一整個不能接受。



        原來SF所在的加州,開放了同性戀婚姻後又推翻了。



        後來到了英國,我更驚訝的發現原來在英國,same sex partner,同性伴侶,早已經取得跟異性戀人一樣的地位。英國人不是應該很保守嗎?除了Elton John,刻意拿同性戀刻板印象,加上自己的教父地位,算是爭取公開地位?



        在英國,我很少見到同性當街手牽手;倒是曾經在帶著小奧、Fanny遊倫敦時,在名牌街的大樓門口看到男男激烈擁吻。但是每到一個地區,都會看到英文的旅遊簡介上特別闢出一個方塊,告訴你同性戀酒吧區在哪。



        也曾經在紐卡,央求著朋友的男友帶我們兩個沒見過世面的台灣女生去同性戀酒吧喝酒。你知道電影、影集裡面紐約Gay bar裡面俊男美女猛男辣妹?或許紐卡沒有那麼多猛男辣妹俊女美男...或者我們一整個去錯pub。



        搬到曼城後,曾經多次經過Gay village。每次都見到笑容滿面,和藹可親的男男女女。



        諷刺的是,在英國,異性戀婚姻維持的平均年數,並不多。最常聽到的消息是,某某某的兒子跟某某某的男友;而不是某某某跟他的老公小孩。



        男友的母親就是離過婚,又結婚的。他上面兩個姊姊一個哥哥,都是媽媽跟前夫的孩子。他哥哥結婚的時候,雙方家長一字排開有四對;原來女方家裡也是父母離異又各自找到伴侶的。



        男友的二姊,兩個孩子跟著她。前年聖誕節前我們去到他家,她說兩個孩子跟著爸爸出去了,晚上她男朋友才會過來吃飯。



        Husband and wife,未必能夠成為partner in life。我想異性戀的選擇太多,導致常常,不見得懂得珍惜。當然,同性戀也有不懂得珍惜愛情的。或許因為異性戀的不理解,對於這種印象就會無限放大。



        全世界,愛滋病傳播最猖獗的,其實是在異性戀之間。但是講到同性戀,有些人就會往後大大一跳,一臉你離我遠一點我不想得病的表情。其實不很公平。



        我至今記得911的那時候,我就著晚餐看著T台新聞。看到子母畫面呆了一下,以為是什麼噱頭。然後轉到CNN後,眼睜睜看著第2架飛機一頭撞進第二棟大樓。然後那兩棟大樓中,你明顯看到有人為了一賭活命機會,從50幾層樓高的地方往下縱身一躍。



        我記得我哭了。



        人,是多麼脆弱、多麼微小的生物?過去半年來,颱風、地震、海嘯、洪水、暴風雪。世界各地,似乎我們的地球都在跟我們說,人類真的沒什麼。



        因為這樣,相愛的人更應該有權利,獲得對於永遠的祝福。



        For the loved and the loving, for the ones, who found their partner in life.獻給被愛的與愛人的,獻給每個,找到人生伴侶的,人們。

Saturday 27 February 2010

親愛的


        我看了一本書。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台灣遠流的譯本,叫做《親愛的茱麗葉》。



        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



        根西島,是法國外海的英國領土。說是領土,其實根西是個自治地區。英國皇室除了美其名的皇權之外,英國政府什麼都管不著。稅不上繳、法不由定、官不由選。但電話號碼掛的是英國國碼。



        博客萊上的導讀說,中文譯名翻的好;原名太不「文學」。看完這麼一本書,講出這麼一句話讓我很愕然。文學一定要那麼高深莫測、深奧隱誨?書裡講的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想法、見解。就算是農夫養豬戶,也可以去理解的生活。



        生活即是文學。



        我讀的是英文版,或許有機會,親愛的你可以去翻翻中文版。一邊趕稿、一邊幫雷少念多益的這個星期;我手邊帶著這本書。筆電沒有電了,沒法趕稿;我就翻開書籤夾著的那頁進度,就著飲料,窩在座位上,偷偷咯咯笑;偶爾抬頭關心一下模擬考試生的寫作進度,等著雷少做完模擬考題目來檢討。



        自從離職在家專心翻譯,一個月來,我反倒多了時間看書。稿子照樣拖的很慚愧狠心虛,可是每晚睡前的書還是放不下。



        讀完了美味關係的原著,又拿起根西馬鈴薯皮派。巧合的是,兩本都是小品。前者用部落格文章與日記段落串聯;後者是書信、電報、電纜通訊...



        今天下午看看已經看完了半本。回到家忍不住拿起來繼續看著,笑著。為了書信往返中的生活記事、為了那島上一票好友男男女女的生活境遇、為了莫名串聯起來的緣分。



        從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有了在新書封底寫上名字簽上購買日期的習慣。所以看到書中女主角收到一封陌生人的來信,說是因為一本二手書輾轉聯絡到的,特別有感覺。



         曾經在亞馬遜光看說明買了一本書;這是我第一次買書買到大失所望。作者的故事筆法不但像個稚嫩的青少年,還像個嗑了藥嗨過頭青少年一樣毫無章法。至少我無法領會那書的美妙之處。我只看的頭腦發脹,想睡覺;或者出去淋雨;或者曬太陽。



        一趟旅行帶出門,我沒把書留在倫敦的青年旅社,堆滿書籍的書架上。同寢男生跟我說可以玩book swapping,把我的書留下然後翻翻哪本書有興趣,把它帶回家。



        我遲疑許久,選擇把書遺留在英國的火車上。那時候還覺得是很浪漫的事。



        或許哪個旅途無聊的乘客,會選擇那個位置前往愛丁堡。或許他會發現這本書。在那一個小時的車程之中,說不定,那個新的乘客會愛上這本書,然後給它一個家,不也挺好。



        私底下,我希望這本書留在英國。在青年旅社,它或許漂洋過海會淪落到圭亞納也不一定。我只是舉例。然後瑪姬知道之後跟我說,那萬一是韓國人坐到那個位置把書帶回家呢?



        我啜著熱茶假裝什麼都沒聽到。



        我要偷偷承認,是因為青年旅社的書沒有的看上眼的。



        馬鈴薯皮派,當初買這本書也是一時衝動:看著名字覺得很可愛。



        這是作者生平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著作。在書正式付印出版前,瑪莉安雪佛不幸與世長辭。身為美國人,一遊英國之後寫出讓自許1/3個英國人的我暗笑不已,拍案叫絕,直跟Skype那端的男友嚷嚷,好英國的一本書。



        希望親愛的你會去翻翻這本書,跟我一樣又哭又笑之後,掛著滿足的微笑闔上有點折彎的書頁,泡上一杯熱騰騰的茶,窩在沙發上逗弄著小貓或小狗。然後覺得世界、生活,都很美好。



        順道一提,我發現無名分類沒有閱讀這一項。好震驚。

Friday 26 February 2010

不需要


        不需要太多太多關注,真的。



        那些幽靈帳號、廣告訪客、問卷調查留言都可以給我滾的遠遠的。這裡是我分享心情、想法的地方。



        不是隨便人家貼小纸條的電線桿。



        只需要朋友,有地方可以接觸到我的想法;只需要在他們想起我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地方讓他們去追尋我腦袋裡面拉哩拉雜的有的沒的。



        只需要,在忙碌的趕稿的時候有個小小角落,讓我雜唸。



        至於訪客數量、衝人氣衝首頁;我都沒有需要。



        麻煩打包滾蛋。



        硬闖者,殺無赦;並用無名檢舉機制制裁。



        Too much attention is not required, honestly.



        All those fake accounts, advertisement guestbook sign-ins, survey follow-ups can just pack it and leave. 



        This is a ground for me to share my thoughts and feelings, not some random poll at the corner where people can litter and post all their doggy little ads.



        I need my friends, to access my thoughts somehow; when they think of me, they'd have a place to find out what's in my heart and on my mind.



        Just a place for me to do some random nagging whenever I feel the pressure of translation deadlines are getting to me.



        The visitor counts, volume or homepage placements, are simply unnecessary.



        So beat it.



        Those who insist, will be deleted, and prosecuted with the Wretch prosecution system.

Thursday 4 February 2010

Can't sleep at 7am in the morning


        This is one of the luxuries of not working a day job and focusing on translation all through the night.



        If you can't sleep at 7am in the morning after a long night working on translation, you can always listen to BBC news on ICRT and laugh at the stuff they talk about that you just know, is typically British/English.



        Today is was something about the British love of heroic failures.



        Some South Pole explorer who set off to be the first Brit to explore that white, icy cold piece of land that was, or at leas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optimistic failed explorer to who unfortunately for his own good (but fortunately to feed the British admiration), died in the process.



        Or about the English Premier Leage footballers that are, according to the former editor in chief of The Sun, barely equipped with enough brain to not walk into a lamp post, arrogant, selfish, greedy and cover up whatever happens in their personal lives as long as they can until they can no longer surpress the media attention and come up with a gaigantic scandal. 



        In this particular case apparently about John Terry, England Squad's current, and maybe soon to be former captain for the 2010 South Aftrica World Cup.



        You've got to love the British.



        Their sarcasim is something the Americans can only mimic and end up sounding arrogant. Their sense of humour is what every othe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spent ages chasing after and still, can only grasp that very little. 



        No one can be as bitter while as funny and as enjoying themselves.



        So, here's my salut to them, at 7am after one too many coffee and a pounding headache, with a smile on my face and some random ranting.



        God bless the Queen.....or at least her Britain.

Sunday 24 January 2010

I miss...


        I miss the times I've spend in the UK , without the parents without the pressure...without the incredible heat and humidity....I miss that. 



        
And I miss you. 



       
I know we talk on skype almost every day, I know we've called each other a number of times when possible and when credit allows it..., but it's just not quite the same when I go home for a hug and all I get is air...and the innocent looking teddy bears that I brought back to Taiwan with me. 



       
I miss not having to work pressure...money was an issue but we dealt with it ok. Now I'm constantly being chased after by cases that I cannot finish in time and work that I am too tired to keep. I know I do alright. I go looking for cases once I'm free for over two days. But once they come my way I get sick and tired and wish I've never done that. 



       
I miss the beautiful weathers that occasionally come our way. I miss the freezing cold and the lovely snow that falls through the night surprising us with a fairy tale like world. 



       
I miss you. 



       
I miss us going shopping together planning dinner on the way. I miss talking nonsense cuddling together. I miss our movie marathons that saw a bunch of classics. I miss sitting together on our second hand sofa watching QI and Mock the week, and laughing so hard that none of us can breathe. 



       
I miss being respected as a translator/interpreter. Once upon a time, not so long ago when I said my major people would open their eyes in amazement and say "It must be very difficult!" For most of them only spoke English and knowing another language is a concept too much to bear. Here, now, it is more like "Oh, so you are good in English? So are a dozen others."...the myth of being good in English equals being a good translator baffles me, each and every time especially when I have to correct whatever crap these people produce. 



       
I miss being a student. My biggest worry in life was to pass or flunk a test I could resit or fail a report that I could rewrite. My free time was dedicated to travelling and even if not on the road, I could hop on a bus and ride along the country side enjoying the nice weather and the brilliant sun. 



       
And still, I miss you. 



       
I miss our trips to York , to Alnwick, to Durham , to Peterborough , and even just to Huddersfield or Alexander Park down the road. I miss how we never ran out of things to talk about and dreams to share and future trips to plan. 



       
I know I'll see you soon. In another 6 months I plan on getting everything sorted and with help from above, you will be here to pick me up and share your suitcase space for me to load it with crap. But even that feels too far too long too desperate to hang on to. I wish it were right now. I hope time would fly...but not so much when I've got cases with an approaching deadline. 



       
And I'll see you soon. Until then, I'll keep on missing you, and everything else along with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