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istic beyond believe, and pessimistic over the top. This is, who and what I am. 樂觀的無可救藥,悲觀的無以附加。這,就是我。
Tuesday, 30 September 2008
寫一篇部落格
自從上次說要寫部落格,不是搶不到電腦;就是網路不合作,寫完要貼結果斷線;不然就是其他事情作祟,寫到一半就忙看房子、收房間、找工作去。
八月份欠的一場三天兩夜的郊遊婚禮被寫了兩個星期期間從頭開始兩次,沒有著落。七部電影觀後感已經被拖到簡直要忘記電影內容,數目還在持續累積。
結果,部落格沒寫成,房子還沒找著、工作現在等於在打工。房間也沒乾淨整齊到哪裡去,頂多就是垃圾桶定期被清掉。
連續說了一個月的英文(到英國兩年這個月才開始真正只講英文過日子),覺得自己中文已經退化到很糟糕的地步。某天晚上睡覺夢到極其詭異的情境:跟男友宣布懶得講英文了,開口只講中文...詭異在他竟然全聽的懂;這也就算了,下個場景轉回台灣碰到郭瑪姬許左娜,媽啦為啥我們在用英文溝通...
說起講英文,曼城口音給我的震撼反而大於當初聽喬地腔的莫名。雖然號稱在英國住了兩年,其實多半時間我也都在講中文,畢竟學校、家裡幾乎都講中文就通。曼城口音難懂不在於跟喬地一樣只是渾厚很多加上猛捲舌,而是抑揚頓挫整個是另外一種體系。
另外咧,除了上次講到breakfast, lunch, dinner/supper/tea之外,我還被老爸上了幾堂飲料教育。說起來男友跟他老爸也都是奇葩之類的人物,男友的口音也不是曼城口音也不是yorkshire,他老爸更是曼城混蘇格蘭跟混不知道哪裡...昨天晚上問我have you eaten more properly today?我硬生生聽成have you seen any more properties today?全家笑成一團的時候老爸幽幽的說以前老媽也是困惑很久不知道他在講啥...兒子更是到現在有時候要聽懂他講話還有difficulty。
茶啊,英國人真的很愛tea。咳嗽,tea;淋雨,tea;下班,tea;起床,tea;哭完,tea;笑完,tea;感冒,tea;吃飯前,tea;吃完飯,還是tea...。問要不要喝茶,除了以前學的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do you want a cup of tea?還有更妙的說法:wanna (want a) brew/cuppa?
因為喝茶要brew,燒水,所以要不要燒水,要不要喝杯熱的,自然而然就成了茶的代名詞。至於cuppa,顯然是cup of的縮減。根本連cup of什麼都不用講了,直接就是tea的代名詞。
英國人排名第二的飲料應該是500多cc的大杯啤酒。動輒就被問wanna go have a pint?
台灣啊,啤酒就是beer,頂多就是生啤酒這種分別。英國名目就多了:lager,ale,ale還分bitter,stout...另外加上各種cider蘋果酒。至於lager/ale還有分是draught是bottle是can的差別。至於什麼是哪種,我除了知道Stella跟1664是lager,Newcastle有brown ale,還有Guinness是stout之外(很多還是老爸講了兩三次才搞懂),什麼是哪個,差別又在哪裡,還是一點都沒概念。
其實人家wanna have a pint問的就是要不要出去喝一杯,跟台灣的用法滿像的。不過跟台灣比起來,英國喝一杯的場合實在是平易近人很多;在平日晚上九點跟假日晚上七點以前,英國喝一杯的場合還是合家歡的場合。到現在有時候,男友在pub打工,有時候跟著去的時候會看到爸媽坐在座位上聊天,打發跟吧台一樣高的小朋友去買一杯啤酒。看到小朋友在pub裡面晃蕩來去我還是很不習慣。
另外很受不了的一點。英國常常雨連連,紐卡有時候一連下個三天雨我都快要抓狂,卻聽說Newcastle竟然是英國最乾燥的地區。這個月搬到曼城來,原本還沒啥警覺心的我那天跟男友媽媽聊天才發現,曼城原來是英國雨都!!
上個星期整個禮拜大晴天,搞的心情很好的我面對這個星期這兩天陰森森冷風颼颼狂下雨的天,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看來雨傘又要恢復成必需品。
Friday, 19 September 2008
慶祝中文輸入安裝完成
為了慶祝終於在一台固執的英國電腦上安裝中文輸入法成功,決定要一鼓作氣,寫一堆的電影觀後感。
另外值得慶祝的一點,是無名的分類終於有所改進一些。
前些日子一直很想抱怨文章分類被越搞越複雜;以前碎碎念就隨手選個「隨手亂寫」就成了,後來竟然變成非女人心事不可;憑甚麼男人就只能有話題,而女人又只能有心事呢?尤其在英文環境下,這分類更是莫名:feeling竟然說是sexual...更妙的不是women's talk就是men's talk,或者homo、sex talk跟love stories...最好是大家feeling都在這檔事上面轉來轉去。
現在終於多了個murmur可以選,中文翻譯看不到,猜想大概是碎碎唸之類。
所以這一篇就堂而皇之被我選了murmur。
Tuesday, 16 September 2008
And then my computer died
It turned out that my computer didn't like the fact that I was using it, it seems. It officially decided to lay down and die on Sunday, the 14th of August, 2008. It has been with me for a total of 2 years and 4 months.
The syndromes started a couple months before. It started crashing all the time, showing me a lot of the scary blue screen of death and so on. But after re-booting it always seemed preforming OK so I never took it seriously.
I was going to re-install the system but couldn't be bothered with the hassle while working on the exams, working on the dissertation, working on this or that..., so I put if off once and again...
I did try at one point to reinstall the whole thing. Format the hard drive and all that annoying crap...sitting in front of it for a full night and turn it into a healthy happy laptop but i just had better things to do. I wrote to my dad asking for another installation disk because just as usual I lost the old one.
Then came along the dissertation which I officially started and finished within a month. People usually take 2 or 3 months for it so it is easy to imagine my haste and the crammed time, reading, writing, revising, proofreading, meeting, blablabla....
In other words..., I forgot about my laptop's health completely.
After the dissertation was handed in I already packed most of the driver CDs away and either shipped them to Manchester or stashed them in boxes in the living room. Then came the moving which only took a day, and the house and job hunting which is still going on...
Unpacking is still on the list and the laptop already decided it is not going to wait for my mercy any longer.
It's going back home before I do, it was decided. Back to Taiwan where engineers would try and savage your data before trying to wipe everything clean. In the UK even though you just told them the screen is pitch black and you can't see a thing that's going on in there, they say you are responsible of backing up the data yourself. "Well, that is rather difficult when you can't see a thing that is going on there, is it?"
"I am sorry but we do not do data recovery" is their reply.
I am trying to install Chinese input on this very British computer for now. Then maybe just a touch of my computer focused life can be a little bit more "normal". But since I did something stupid the day my laptop crashed I am not allowed to use the administration account on this computer anymore, grounded by my boyfriend.
So it has to wait.
Hopefully I can be back online with my own laptop before November. Until then, everything is just chance.
Saturday, 6 September 2008
曼城週記
然後,我跟著前來搬家的男友跟男友老爸一起,開了兩個半小時的車南下曼城。
才剛剛離開,我就開始想念。新堡好近的天空跟熟悉的一切。男友一路偷偷問我You ok?點點頭眨眨眼,硬是把淚跟酸楚逼回。我看著窗外發呆,看著雨落下,看著紅銅鏽的奇怪天使目送我離開,看著車行過一塊一塊指示著The South的路牌,看著熟悉的地名一個一個從路牌底端上往上移動,然後消逝。
回到曼城,老爸叫我們把我數量驚人的物品先塞進後院停著的旅行車裡。之後我花了一點時間,在他房裡的角落設下一個小桌,一個屬於我的小空間。其實也就只是擺好電腦,把些常用的東西塞進小抽屜。
過去這一週,男友的老爸給他找了個白天的打工,所以每天一大早他出門去上工,我就在家一邊看房子招租的廣告,一邊看工作機會。無聊了就開男友的電視跟Xbox來打電動。
下午他回來了,就去看看之前約好的屋子。逛逛街,喝杯咖啡。聊聊天。
或者去買晚上做晚餐要用的材料,犒賞他爸媽;也算是我借住的代價吧。我尷尬笑說好奇怪的房租,他也只是笑笑。說是房租,多半還是他老兄打工賺來的錢。他說我沒工作沒收入,要我乖乖給他養。
雖然是暫時的,也讓人覺得窩心。
有時候突然低潮起來,想著房子想著工作想到心情不好。男友就瘋狂的要我把一切都放下不要管。下星期三,什麼都沒著落的我倆要去看電影;他說總得有一天要完全不想這些煩人的事情好好開心一下。
Saturday, 30 August 2008
Ending / Beginning
情緒很複雜啊,就這麼躊躇了兩天,不知從何說起。
紐卡兩年的生活,正式倒數計時;只剩一天了。兩年同學認識的小妞們早已紛飛,一個個回台灣回中國的回家了、出去玩的到處跑了。
這兩天,走在城裡,總是對著熟悉的一切,默默的不捨。看著習慣的景色微笑,卻總有股想掉淚的感覺。
每每經過Zona窗口總回想起第一年一起喝酒聊天的情景。走過Leazes Park總是想著第一年來到這裡的新鮮感。然後在城裡Monument廣場邊,窩在Starbucks外面看著人來人往的景象,聽著熟悉的Geordie口音。
Newcastle雖然不是像London那樣的大都會,不像Manchester那樣現代化;但畢竟是我這兩年的家。
該有的,都在附近。逛街的、買菜的、泡書店的、窩咖啡的、把酒言歡的、跳舞盡興的。頂多,一趟5分鐘的火車跑去Metro Centre。還有,一堆的公園。有兔子、有牛、有尖叫歡笑的孩子們。好近好近的藍天,好美好美的星夜。
小奧說,當作新的冒險展開吧。
雖然知道,但畢竟還是有,像當初背向著爸媽踏出海關,頭也不敢回的感傷。台北有的是親情的牽絆,紐卡有的是獨立生活的記憶吧。憶起2006年聖誕回到出生地Karlsruhe時,那種奇妙的陌生與熟悉的交織;於是隔著一大片陸地,我跟抵達台灣的Zona約定要再一起回紐卡看看改變了多少。
淚,畢竟還是滴落。
Thursday, 28 August 2008
舊地重遊
上次來到Durham,是在2006年。帶著K、多、娃跟雪碧一起,在秋天的週末往Newcastle城外探險。
學期結束後的日本交流協會party雖也在這裡舉辦;抵達時店都關了、天已黑,從頭到尾又都在船上聊天。
於是,在送走Maggie,跟Zona道別之後,兩年後的昨日,我拉著Cal的手搭上前往Durham的火車。算是老天賞臉,藍天白雲的,天氣晴。
舊地重遊,很奇妙的感覺。兩人漫步在城裡,逛了逛室內市場,買了長的像水煎包的Garlic Dough...其實就是小小的香蒜烤麵糰,但因為放在鐵盤上,又灑上香料,讓我真的一度有看到迷你版水煎包的錯覺。兩人一邊吃著零嘴,一邊在城裡晃了一圈。然後東瞧瞧西看看的向著Cathedral走去。
一路上,好多奇妙的回憶。
憶起上回來到這裡時正好碰到周末市集,K她們開心的跟各家小販合照留念。Durham小店風情也讓我們愛不釋手的每間店都鑽了進去瞧瞧摸摸看看。這回來到這,廣場上只有賣傳統冰淇淋的老先生(男友自然是跑去捧場)。好多小店已經不是以往記得的樣子,跟男友開心的說下個拐角有間特色店的時候發現門上貼著不知道幾個月前的closing down sale海報;想起秋天來時,有一棟房子上爬滿了藤蔓,紅豔豔的,好有風情呢...,記錯位置沒看到時還有點失望:連這個都沒了嗎?
結果是隔壁棟。只是夏末,葉子都還綠的發亮呢。
晃進教堂,我照例要了50p去點了盞蠟燭,祈求親友平安,加上兩個小妞的旅途順利。然後開始了重頭戲,付錢爬樓梯。
已經不記得兩年前,上教堂頂端是多少錢了。兩人經過收銀的阿嬤審核過鞋子適合爬樓梯,再三保證包包背在身上沒有問題,開始艱鉅的任務:爬上325階的高塔。
一開始,是寬廣的樓梯,男友還興奮的說:我們來比賽。然後自己快樂的往前跑了十來階。
雖然是整整兩年前,當初爬的氣喘吁吁的記憶猶新。堅決的搖頭說:要跑你自己跑。果然,跑不到一分鐘男友就說:我累了。我笑著說,天,一半都沒到耶...你現在就累啦?
遇上下塔的喬地人,鼓勵的跟我們說:It's tiring now that you are not there yet...but the view up there is absolutely spectacular!
對著這,已經接近鄉音的親切感,我笑了:I know...I've been up there...it's this part that I don't like!我討厭爬樓梯嘛!!
到了中間點的長廊,男友一臉不相信的問:到了嗎??到了嗎?還是只是中間而已?我笑了,回說才到一半而已啦...順道問了聲,確定他沒有幽閉恐懼症。
還站在那喘氣的當下,他一頭往前鑽了去,一會又折回來說:往哪走?
"你走的方向沒錯啊,怎麼回來了?"
"喔"
然後在我開始爬上窄窄的樓梯時,他在我身後說:這裡窄好多。
"我不是跟你說過了?"
"我知道啊,不過剛剛那些那麼寬,我以為都這樣。"
繼續往上爬,在剩下五分之一高度的時候,忍不住在窗檯邊休息了一下。
男友開口抱怨:還要多久啊?
我說,快了...剩下一點點...大概20幾階吧?
他一臉不相信的,懷疑我不是說我兩年前來過的,怎麼可能記得那麼清楚...當下自己也有點懷疑啊,自己是不是記錯了呢?要說鼓勵也未免太篤定了。
沒想到,我還記對了。真不愧是小奧說的,天知道我腦袋幹嘛用的。
塔頂的風好大,男友的T恤都一直被吹起。我倆在塔頂吹風聊天,休息夠了才下樓。
Durham的景點已經看的差不多,我倆慢慢往回走。經過pub跑進去,我點了杯咖啡,他要了瓶sminoff ice,硬是攤在人家沙發上惡狠狠的休息了一下。過去三天我走路的量,絕對有超過之前趕論文的那兩個星期...
回家前跑去Next買了頂新的帽子,算是犒賞自己。然後在回到紐卡時,又跑去Sansbury買了好好喝的傳統Lemonade。

標籤上說,裡面有水蜜桃汁、檸檬汁、生薑跟其他香料。不很甜,而且瓶子超可愛的。
Sunday, 24 August 2008
Miss Pettigrew Lives for A Day
上次下曼城的空擋,拉著男友看一部勉強被我歸類為chick flick的片。
就事論事的說...算是幽默溫馨小品吧;叫做Miss Pettigrew Lives For A Day。似乎,有翻譯叫作明星助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樣上映?
雖然有點不良,不過非常好看的片。...為什麼說不良呢?
Miss Pettigrew是個一輩子循規蹈矩的老處女家庭教師,因為太過古板不知變通,所以被雇主辭退了。順道一提,英國找工作很多都是透過仲介公司找的,似乎是頗有歷史淵源。電影中的Pettigrew小姐在再度被辭退之後,行李也掉了,飯也沒得吃,倒楣到家的回到仲介公司要求新的工作機會。
但因為三番兩次被辭退的理由,都一樣,於是仲介公司不打算給她另外一次機會。剛好這時,有個社交名媛透過同一個仲介公司尋找「社交秘書」。被逼到走投無路的Pettigrew,於是偷了雇主的聯絡資料。
Pettigrew以為社交名媛要找的是家庭教師;沒想到人家年輕貌美根本沒結婚。還在三個男人之間掙扎徘徊。誤打誤撞的,Pettigrew於是成了社交秘書;還勝任愉快。不過,只有短短的一天...
中間很多誤會引起的幽默片段;也有很多溫馨感人的時刻。
因為一部片講一整天發生的事情,所以不像一般慢步調的溫馨片;相對來說步調相當熱鬧,卻又不覺得過份緊湊。
算是最近看的片裡面強推的一部。
值得一提:女主角其實是美國演員,但是扮演英國古板中年婦女真是爐火純青啊...我不停狂笑跟男友說She's sooooo English!!至於另一外,社交名媛,則可以說sooo American吧?兩相對照,實在很有趣。
至於不良...循規蹈矩一生卻倒楣透頂;冒名頂替之後反而轉好運...這,不能說是良好示範吧?
Thursday, 21 August 2008
再講英國
雖然正在忙著論文的最後階段,今天買的一包洋芋片倒是讓我想到點東西。
所以上來雜雜唸一下。
話說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跟中東人在英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了。
先是街頭巷尾的chippy(薯條店,也就是英國當地的小吃店...都是油炸食物為主)、pizza店幾乎都是印巴人開的,現在連薯片都有印巴口味了。暨那天下曼城在火車上吃的羊肉咖哩口味(還滿好吃的...不過我本來就不怕吃羊肉),今天在新家方圓百里內唯二的一家小店裡看到檸檬辣椒口味。
我本來就愛酸酸辣辣的口味(泰國泡麵大概是我唯一會沒事去中國商店裡買的東西),所以買了一包來嚐嚐看。一邊吃一邊改翻譯,結果就變成又看別的東西去:洋芋片的包裝袋。上面寫著,Walkers是一家包容多種文化跟食物口味的公司,所以開發出這個新口味。
重點倒不是這個政治正確性的問題。
而是寫的這是亞洲口味,Asian。這讓我想起兩年前剛開始上課的時候,高級英文的老師說了這個國家的Asian亞洲人指的都是印度、巴基斯坦、中東這種,中南亞地區的人。
華人(中國人、台灣人)被獨立一個種族,叫Chinese。
中國的、日本的;這種比較東亞的東西,被稱作Oriental,東方的。
所以在這裡看到Asia,往往很難有什麼親切感。講的都是印度那一帶的東西。
這裡的麥當勞這一陣子倒是在賣東方口味...應該說,中國口味;出了糖醋雞排堡這種很妙的東西。對雞堡興趣不大,倒是春捲很吸引我,所以那天慫恿男友買來嚐嚐看。

包裝很可愛,口味嘛...
只能說我當下決定一定要找機會帶男友回台灣好好吃一頓台灣的食物。
Wednesday, 13 August 2008
童話現實
Reference Here
看了小奧提到的童話故事愛情,有點怔忡呢;究竟哪裡有點奇怪哩?
後來聊天,才想到:對喔,都是女生。都是傻呼呼、什麼都不會;人家千叮嚀萬交代,苦口婆心勸上半天還不聽話,偏要去作的任性公主(白雪公主、睡美人、青蛙王子、小美人魚...);不是公主,就曾經是公主(天鵝王子);或者不聽話、偷偷溜出門的大戶人家的女兒(灰姑娘);跟人私奔的小女生(彼得潘裡面的溫蒂);沒事闖進人家家門的村姑(美女與野獸);被人拋棄就被巫婆養大,結果還不聽繼母的話偷偷在房間裡(!!)約會的女孩(長髮公主[看看,中文名字裡還是有個公主])...阿哩咧?
該要慶幸女生角色受到重視嗎?又覺得還是哪裡怪怪的....不是到最後都闖出禍端然後被王子救了嗎?好像女生只要躺在那裡男生就會主動幫忙(這個暗示也很詭異...)。不然就是死掉了(不用說是哪則故事吧?)。
突然能理解男生為什麼對童話故事的認同感大大低於女生。男生當主角的故事好像只有彼得潘、彼得與狼、放羊的孩子跟藍鬍子(說他是主角也很不正確...他那個多事偷開地窖門的老婆才是主角)...這類。喔喔,還有羅賓漢(難得這個是很正派的故事)、小木偶(這個也是個皮小孩)。剩下的時間,都是莫名的配角。
不過他們闖禍不是就降算了,就是自救耶,好像。
勉強算是公主救王子的,只有天鵝王子這個故事。雖然她拯救了被詛咒的十一個哥哥(這算是一次平反嗎?),到頭來卻還是因為哥哥們跟鄰國年輕國王解釋才讓她得以不用被燒死。所以最後還是被王子救了。
姑且不論這個女權議題。
童話故事的結局,往往在於王子公主結婚,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為什麼這是結局?我隱隱覺得,就是因為從此以後沒有過的幸福快樂,所以才是童話的結局。
童話的ending,是現實的begining。
童話不會告訴我們睡美人因為一次睡飽了從此失眠搞的王子很想把她敲昏;也不會告訴我們灰姑娘每隔兩天率領全部僕人大掃除害王子每次一踩進家門都要被罵腳很髒。婆媳問題、夫妻之間的相處問題、教養孩子的問題、被巫婆養大的心理諮商問題、跟其他家人的相處問題、人生觀的衝擊問題、小矮人沒事不工作跑到城堡裡面看暗戀對象的問題、從此不敢吃蘋果的心理問題、潔癖問題、因為不能開口講話n年而養成的自閉問題、每天睡醒都好奇身邊人有沒有變回青蛙(或野獸)的心理壓力...像小奧說的,好多好多問題,都好現實。所以不童話。因為不童話,所以不在童話描述裡面。
這樣一來,童話算是很美的吧。
因為最大的問題,往往都解決了、克服了。剩下的只有幸福美滿。
現在小孩子真的會相信嗎?
雖然我不這麼認為,但幸福美滿仍是每個人的心願吧(在賺大錢的前面或後面,就隨個人)。
童話是現實的投影吧,於是結論。因為現實中沒有這麼簡單(面對老闆為求業績每天加班,屠龍算是小事)、這麼容易解決(閉上眼睛一咬牙親一下那隻青蛙吧...省得在情海裡面還得浮浮沉沉跌跌撞撞)的問題,於是寄托了我們的希望。
童話裡面的愛情,其實比現實更現實。
說起來,廣告一下;我曾經寫過一篇人魚故事啊,算是黑暗版的童話吧。改天無聊起來所有的童話都來篇黑暗版。
看了小奧提到的童話故事愛情,有點怔忡呢;究竟哪裡有點奇怪哩?
後來聊天,才想到:對喔,都是女生。都是傻呼呼、什麼都不會;人家千叮嚀萬交代,苦口婆心勸上半天還不聽話,偏要去作的任性公主(白雪公主、睡美人、青蛙王子、小美人魚...);不是公主,就曾經是公主(天鵝王子);或者不聽話、偷偷溜出門的大戶人家的女兒(灰姑娘);跟人私奔的小女生(彼得潘裡面的溫蒂);沒事闖進人家家門的村姑(美女與野獸);被人拋棄就被巫婆養大,結果還不聽繼母的話偷偷在房間裡(!!)約會的女孩(長髮公主[看看,中文名字裡還是有個公主])...阿哩咧?
該要慶幸女生角色受到重視嗎?又覺得還是哪裡怪怪的....不是到最後都闖出禍端然後被王子救了嗎?好像女生只要躺在那裡男生就會主動幫忙(這個暗示也很詭異...)。不然就是死掉了(不用說是哪則故事吧?)。
突然能理解男生為什麼對童話故事的認同感大大低於女生。男生當主角的故事好像只有彼得潘、彼得與狼、放羊的孩子跟藍鬍子(說他是主角也很不正確...他那個多事偷開地窖門的老婆才是主角)...這類。喔喔,還有羅賓漢(難得這個是很正派的故事)、小木偶(這個也是個皮小孩)。剩下的時間,都是莫名的配角。
不過他們闖禍不是就降算了,就是自救耶,好像。
勉強算是公主救王子的,只有天鵝王子這個故事。雖然她拯救了被詛咒的十一個哥哥(這算是一次平反嗎?),到頭來卻還是因為哥哥們跟鄰國年輕國王解釋才讓她得以不用被燒死。所以最後還是被王子救了。
姑且不論這個女權議題。
童話故事的結局,往往在於王子公主結婚,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為什麼這是結局?我隱隱覺得,就是因為從此以後沒有過的幸福快樂,所以才是童話的結局。
童話的ending,是現實的begining。
童話不會告訴我們睡美人因為一次睡飽了從此失眠搞的王子很想把她敲昏;也不會告訴我們灰姑娘每隔兩天率領全部僕人大掃除害王子每次一踩進家門都要被罵腳很髒。婆媳問題、夫妻之間的相處問題、教養孩子的問題、被巫婆養大的心理諮商問題、跟其他家人的相處問題、人生觀的衝擊問題、小矮人沒事不工作跑到城堡裡面看暗戀對象的問題、從此不敢吃蘋果的心理問題、潔癖問題、因為不能開口講話n年而養成的自閉問題、每天睡醒都好奇身邊人有沒有變回青蛙(或野獸)的心理壓力...像小奧說的,好多好多問題,都好現實。所以不童話。因為不童話,所以不在童話描述裡面。
這樣一來,童話算是很美的吧。
因為最大的問題,往往都解決了、克服了。剩下的只有幸福美滿。
現在小孩子真的會相信嗎?
雖然我不這麼認為,但幸福美滿仍是每個人的心願吧(在賺大錢的前面或後面,就隨個人)。
童話是現實的投影吧,於是結論。因為現實中沒有這麼簡單(面對老闆為求業績每天加班,屠龍算是小事)、這麼容易解決(閉上眼睛一咬牙親一下那隻青蛙吧...省得在情海裡面還得浮浮沉沉跌跌撞撞)的問題,於是寄托了我們的希望。
童話裡面的愛情,其實比現實更現實。
說起來,廣告一下;我曾經寫過一篇人魚故事啊,算是黑暗版的童話吧。改天無聊起來所有的童話都來篇黑暗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